微信红包“偷袭珍珠港”事件言犹难忘,更严峻的是,对刷脸支付市场份额的争夺比起手机支付,是真正的“圈地”运动。 多数小商贩会同时使用微信二维码和支付宝二维码收款,稍具规模的商家则常用美团支付、收钱吧、钱方好近等聚合支付产品。二维码可以聚合,刷脸支付却通常是“二选一”。由于刷脸支付设备占地面积大,成本高昂,就目前来看,很少有商家同时安装“蜻蜓”和“青蛙”。 或许不久的将来AloT技术普及后刷脸还可打通生活闭环。举个例子,完成刷脸支付你走出地铁口回家,在小区门口闸机处刷脸进小区,同时机器提醒你快递柜中尚有快递未取,你去快递柜刷脸取件后再回到家。 所以不难理解阿里腾讯在刷脸支付这件事上砸下百亿,一如当年为了绑定银行卡,阿里腾讯烧钱补贴红包大战和网约车大战。不似当年的是,To C产品通过巨额补贴发红包等社交方式就能玩得转,To B产品却重而复杂得多。就刷脸支付来说,成员与商家之间还隔着系统开发商、代理商,代理商上至城市总代下至地推可能又相隔好几层。